“科创中国”2020年“企业创新大家谈”第二期(济南)活动圆桌对话
2021-12-10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创新发展路径


9月1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科技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承办的“科创中国”2020年“企业创新大家谈”第二期在济南市南郊宾馆成功举办。在圆桌对话环节,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赵桂龙,中国药科大学博导、教授、课题组长徐进宜,济南威高肾科医院院长孟建中,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王勤,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郭学平,绿叶制药集团技术研究中心总监、研究员孙启泉,厦门薇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特任副研究员游学秋,山东省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峰,山东嬴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朝彬,齐鲁银行历下分行公司部总经理张冠一等嘉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创新发展路径”主题,从“医药企业如何在协同攻关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园区如何为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搭建平台”、“金融机构如何为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以及“科研和科技服务机构如何助力医药企业创新发展”四个方面内容开展对话交流。以下内容为10位专家的观点梳理:

【赵桂龙】科研机构研发转化创新发展:鼓励研究人员成立公司,搞研发。

从科研机构研发转化方面来讲,医药行业产业链、周期都很长。基本上在常见的工业体系里面属于最长的,相比手机、金融、互联网金融,它的周期确实很长,而且需求的学科也很多。我认为药物所近几年鼓励研究人员成立公司、搞研发,这个模式实际上是在转化研发成果。尤其是最近这几年,药物所开始强调项目自主研发,因为医药领域现在发展很好,所以在新药融资方面也得到了很多便利。

【徐进宜】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输出高水平学科人才。

在培养研究生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是在药大实验室,那么视野还不够开阔,需要出去走一圈,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对于科研单位来说,比如中科院、北京药物研究所、上海的有机所等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相当于是他们摇篮的单位。

今年暑假学校在做拔尖人才计划,从本科生一年级入学开始选拔,一直到今年暑假选拔结束,选拔出来的6名学生升二年级时,组成拔尖计划人才组。学校规定一定要在实验室训练一个月,这一个月要从中再选拔3名学生,在学校进行答辩,留下的叫做拔尖人才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学校不按照正常班级情况编了一个拔尖班。课程就是根据专业需要去上哪些课程,导师组上哪些课程,之后派到985学校、中科院、国外等进行交流。学校是以能够培养出一批能力特别强、有培养潜力的人为目标,将来能快速成长为科学界的人物或者企业界的领军人物。

【李新峰】搞科研、做企业、搞管理,一定要知道怎么借势。

“引人才”,这些年主要是千人计划专家和院士,2008年千人计划开始,到目前为止,现在大概有17批,共有10500人左右。目前山东省提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现在不止山东在提,每个省都在提,现在有的国家都在提高质量发展。

领导出国发现人才时,我们应该迅速的对这些人进行评估画像,生成建议分值报告给相关领导,再决定引或不引。这些年有很多的机构去做辅助,也有很多的企业家鼓吹政府搞方向研发,但是术有专攻,只需要请靠谱的人做检索和评估就可以。所以搞科研、做企业、搞管理,一定要知道怎么借势,只有用更可靠的方法,才能做得比他们更快,才可能突围。

【姜朝彬】园区配套设施完善,为促进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新优惠政策。

莱芜医药产业园整个配套比较完善,包括整个整体管网、燃气管网、污水处理厂等。这是近三年来全省为数不多的能够达到区域环评标准的园区。为了支持园区发展,建立了将近十万平米的科创中心,当时建园区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与济南药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济南药谷搞研发,莱芜医药产业园搞成果转化、转移等。后来通过战略发展,感觉研发这一块是短板,于是2019年建立了医药研发中心,今年年底投入运营。

为了支持医药产业发展,莱芜区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主要三大方面,一是租金减免方面,一般生产企业给予两免两减半或三免两减半的扶持,企业免费驻进。第二是资金扶持,100至300万的资金扶持,根据企业的规模、税收情况和发展潜力,评估小组进行评估,达到条件以后给予100万到300万的扶持。对于园区企业的装修和设备的注入要达到基本的拎包入住条件。第三个就是税收、地方贡献,前三年全免,第四、第五年有一个减半政策,从大专生到院士每个月都有补贴,从700元到3万元的补贴,博士生是每个月3000,院士是每个月3万。对于落地项目,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要一事一议,这是基本政策。

【孟建中】为真正实现中国医疗服务新业态和新生产力,需实现产业链发展模式。

目前来讲,主要就是在疫情下需要社会支持,尤其是科技支持,才能够走得更长、走得更远。同时,真正实现中国医疗服务新业态和新生产力,需要对实现产业链发展进行尝试。

从上世纪90年代,国外的服务模式和业态就是医院主要把优势资源用到重点住院病人,对于一些青年病人,或者是防病来维持生病的这些人放到社区,这样国家医疗服务资源负担自然就会减轻很多。另外还会吸引一部分的社会资源来做支撑,减轻国家负担。我认为这很有必要,应该实践到社区、基层去做些尝试。一讲到社会办医大家就觉得臭烘烘的,一想到办医就想到魏泽西事件,想到莆田系的情况,实际上这是一个行业服务的业态变化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变化。

尽管国家反复在强调分级诊疗,优势资源下沉,但是没办法下沉,大部分医生在医院太忙,缺乏时间、精力去考虑那些事情。所以来讲,还是需要靠科研、找项目、找资源、找合作伙伴。特别是科技人才、优质医疗资源支持、信息资源等。

【王勤】促进生物医学行业创新发展,学会不断利用学科优势,将专业委员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高度交叉的综合性高技术学科,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医学和工程技术的紧密结合,离不开医院医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紧密结合。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也正是利用学科优势,将专业委员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企业可以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制造出高端医疗仪器设备,通过学会及各个专业委员会组织学术年会,在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学术推广,推广后建立或者拓展新的医疗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医生可以提出一些医疗救治使用需求,企业再密切跟踪,不断研发、设计新的医疗产品,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这样形成了从研发到设计,到制造到应用,再到研发的良性互动的螺旋式上升循环模式。

组织专家进行报告,企业特别欢迎,报告内容对企业来说,无疑是给未来十年、二十年企业的持续发展指明道路,企业人员纷纷表示这样的报告太及时、有必要,对于企业非常有用。

【郭学平】企业的发展、研发是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

华熙生物在2019年科创板上市,企业好像一夜之间成为了山东省的明星企业。但是实际上企业已经在这个行业运作了20年,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实际上前二十年,华熙生物主要还是自主研发,现在就是对外合作交流,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比如说现在正在跟山东省内的山东大学、山东齐鲁工业大学,还有省外的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进行合作,国外的一些高校的人才也在合作。企业的发展、研发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2018年的时候,就有市场调研表明,全球前五大透明酸原料生产企业都在中国山东。我觉得企业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去引进项目、引进人才,还是要不断根据市场来开发,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孙启泉】全方位、多角度,重视人才、重视平台,领导牵头,创造绿叶集团发展新局面。

绿叶制造隶属于绿叶生命科学集团下属的一个制药板块,2014年在香港上市,公司高层非常重视技术创新,集团战略管理委员会专门成立了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小组,制定实施绿叶制药的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划。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绿叶是全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示范企业,有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企业里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不多,依托这些平台,绿叶自主研发了很多品种,包括糖制药和靶向制剂。

在人才引进方面,绿叶近几年引进了具有国际新药开发经验的高端人才,现在有六十多位,其中国家级人才三位,还有三位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山东省泰山系列有十一名,总共研发人员一千多人。当然我们在留人、用人和引进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给人才提供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人才提供创新平台,人才特别注重实验条件,研究环境。在股权激励、待遇这块,包括其住房、用车、薪酬,包括家属、子女入学都提供很好的服务。

在产学研方面,2001年绿叶跟烟台大学合资成立了药学院,双方各出资50%,各占50%。烟大药学院负责基础研究,企业研发课题的技术解决,另外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出资跟大学合办药学院,这在国内属于首创。它也实行双体制管理,体制就是事业单位组织关系档案在大学里面,按照事业单位编制,企业这块还是由它管理,两边是双聘。这样能够更好的给人才提供归属感,大学比较稳定,企业又有发展,对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这两方面,应该说是创新。

在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方面,绿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包括药科大学、医科大学、北大、浙大、山大等有很多合作,开发了包括欣地平等大约20多个品种。还有一些国家特批的,也是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好多品牌已经上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大量人才。

在研发投入这方面,绿叶每年拿出自主研发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研发投入的主体是企业。另外还有政府支持资金的引导,还有其他人员的资金,作为辅助进行研发投入。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为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我们有专业的知识产权团队,包括国内、国外,共申请了270多项专利,其中海外210家,海外专利是国内专利数量的三倍。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推广企业平台,另一方面就是保护技术。

我们还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体系,像公司与欧美、新加坡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推进项目早期探索,包括新加坡基因治疗,就是利用外部的技术优势,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

【游学秋】薇针创新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薇针这种新型透皮给药技术,相当于传统的透皮给药技术,像针头皮下注射,贴片贴的都是制剂,针头效率非常高,有一些疼痛反应,有的患者比较排斥,可能会伤到血管;皮下注射,有一些特制药物、疫苗需要皮内注射,精准度不好控制,传统的像涂抹制剂贴,因为皮肤角质层是天然的分子屏障,只能说透过亲子性,小分子药物、大分子清水性分子,像玻尿酸这些成分,很难通过涂抹进入皮肤。

现在用注射的话,针头注射会有一些疼痛感,如果我们使用可溶微针技术把玻尿酸本身做成小小的针,像蚊子嘴巴一样的针,做成面膜或者眼贴,非常轻,用起来很好,通过物理的层面创造微米级的孔径。让这些大分子的药物,亲水性大分子的药物分子,都通过微米孔径大量进入。我们做了一些实验,发现在没有通过微针,只是涂抹的方向大分子药物对比使用微针以后、进入皮肤的透明量是指数级的完善。

现在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在积极开发,将新冠疫苗中的蛋白做成可溶疫苗微针,美国匹兹堡大学他们在柳叶刀也发表了这样的成果,药物进去之后大概在两周可以提供病毒抗体能量。机理在皮内注射可以诱导,因为皮内有大量的细胞,可以比皮下注射更有效的,一般疫苗注射皮内优于皮下注射,我们可以从500微米做到2毫米这样精准的皮内注射的区域和注射的量,更高效的诱发抗体效果。同时也给各大药企提供微针制剂,从制剂研发到针型开发的技术服务。

【张冠一】齐鲁银行在支持医药企业发展当中提供的支持。

齐鲁银行供应链业务是医药以产业链条上的头部企业,比如说大型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医院这部分企业或者单位,作为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确认他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支付还有交易数据,以及核心企业能够承担的承诺付款、差额回购的责任,把自身信用传到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我们行再基于它们之间真实交易背景,利用应收账款、订单、票据这样的产品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能监控融资企业的资金流,通过他们之间贸易产生的资金归还或者一些授信,形成业务闭环,最终实现资金长期注入到小微企业生产过程当中,从2018年我行开展供应链业务以来,目前已经累计投放60多亿,服务的群体有1000多名客户,产业链非常广。

今年在疫情之下,我行为了应对疫情防控需要,减少接触,也是通过搭建金融平台,以平台为依托,利用电子签名、大数据、区块链科技手段,推动业务全流程线上进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除了供应商品之外,还针对医药行业客户知识产权比较集中、人才集中的特点,推出了几款融资产品。比如科融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精英贷、人才贷等产品。

知识产权融资,就是以医药企核心生产技术,也是用于实际生产,也产生效益的技术,作为质押,可以进行融资;科技精英贷,现在企业当中有一些高等人才、引进人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或者千人计划,以及省、市级做出过重点突出贡献的人才,对于这部分人群进行授信,可以利用授信再投入到企业经营当中。

总的来说,这几种产品都是用信用方式进行融资,解决了一部分粗放企业刚设立轻资产,缺少抵押担保,没法融资的难题,当然除了针对于直接医药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之外,对于像嬴城控股这样的产业园区企业,也是有相关产品支持,利用我行和北京所一块发行的债权融资计划,给到平台企业、平台建设方。这个资金可以用于平台建设,也可以用于平台运营。平台再吸纳进来一部分优质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利用债权融资计划这部分资金,注入到被投资企业股权里面,助力企业成长,使园区既可以扮演好一个建设者、运营者,同时可以利用不同资金,起到投资者的一个角色。


(根据“企业创新大家谈”速记材料整理,由山东省科技咨询中心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