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央广网:小栗子变成大产业 “三步走”让泰安板栗走向世界
2024-12-14

央广网泰安12月2日消息(记者程立龙)“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三言两语描述出鼻端栗香缕缕,友情常在。在山东,泰山脚下是板栗最知名的产区之一。泰安市板栗协会会长王雅红告诉记者,泰山板栗种植历史悠久,受特殊地域环境影响,其果实均匀整齐、肉质细腻、甘甜香糯,从而深受市场与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当地板栗行业在科协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三步走”将小板栗发展成为大产业。

农产品要想品质好、产量高,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好品种。“过去,泰山板栗都是粗放式管理,果实常出现不饱满、外观色差大、大小不均匀等问题,尤其是果实成熟度不一致,导致品质差,价格曾一度低至每斤2.8元左右。”泰安市板栗协会会长王雅红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在当地科协指导下开始迎来改善。

2013年4月,泰安市板栗协会在泰安市科协的帮助下,顺利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沈广宁板栗专家团队技术结对。沈广宁团队根据泰山山脉地域特色,培育了优良的早熟桐花1号和中熟砖瓦窑1号品种,并创新改进了待产多头多位嫁接技术,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优化改良品种的效果。

品种问题解决了,如何改进板栗靠天收的传统管理模式,让果园实现智能化管理成为新的课题。在泰安市科协的帮助下,板栗协会与山东农业大学进一步合作,从山区微滴灌技术开始,开启了板栗种植的“科技时代”。目前,泰山板栗实施了无人机智能植保、精准智能水肥一体化、智能气象监测、土壤分析数据实施,每亩病害发生率降低了约60%。

王雅红表示,相较于之前,如今的泰山板栗整体品质有了较大提升,亩产由二三百斤提高到五六百斤,价格平均每斤6元左右,真正实现了产量与收入双提升。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在解决完品种与种植问题后,还要解决好板栗怎么卖、卖给谁的问题。2005年,一直从事板栗收购生意的倪庆军,来到岱岳区下港镇创办起泰安市栗欣源工贸有限公司,做起了泰山板栗深加工产业。

“2010年的时候,我们接到第一批出口订单,当时客户慕名来到我们公司,看到了当地漫山遍野的板栗和现代化的加工工厂,非常爽快地下了订单。”倪庆军告诉记者,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公司现在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集板栗科研、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经营产品包括保鲜板栗、速冻栗仁、栗仁罐头等。其中,该公司的主导产品保鲜板栗年加工出口4000多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

“下一步我还想通过科协,与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丰富深加工产品的品类。”倪庆军坦诚地告诉记者。

目前,泰安市板栗协会目前拥有种植大户会员659个,大中小加工龙头企业20家。今年5月,在泰安市科协的帮助下,泰安市板栗协会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中国农技协山东泰山板栗科技小院,更让泰山板栗的“增收”与“出海”有了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