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道: 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401线
 




成果简介

  1969年10月1日,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401线建成通车,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史零的突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从北京火车站起,西至苹果园,全长23.6公里,17个车站,后来分别成为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的部分路段。由于当时地铁建设的主导思想是“战备为主,兼顾交通”,所以通车后并没有对公众开放。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始试运营。1981年9月1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经国家批准正式验收,全长27.6千米,共19座车站。试运营十年之后,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背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北京以及其它城市都要将地铁建立起来。1953年11月,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共北京市委向党中央上报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要点》明确提出:“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

  当时,北京常住人口不到300万人,机动车也仅有5000多辆,人们出行多是步行或乘人力车,连乘公共汽车的人都是少数。而修地铁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对新中国而言难度极大。党中央清楚面临的困难,周恩来总理曾说:“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就能解决。”因新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战备成为北京城市规划中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中国领导人也从苏联地铁的战备功用得到启发。由此,着眼备战的建设地铁设想便纳入了中国领导人的视野。

  然而,北京地下铁道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线路方案制定、修改以及施工筹划,又遭遇“三年困难时期”,直到1964年国民经济情况得到好转后,才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再次上马。

创新历程

  1965年7月1日,备受期盼的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市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举行开工典礼。工程按照“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方针设计,采用敞口明挖施工,施工完成再填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二师(北京城建集团前身)、原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北京市城建局等单位参加施工建设。

  第一条地铁既是交通工程,也是国防工程,这项工程建设任务自然落到工程兵部队的身上。铁道兵第十二师,作为施工主力部队参加了地铁建设。北京城建集团原技术质量部部长杜文库回忆说,当时,建设地铁重任由铁道兵部队承担,解放军的机械设备都是一流的,挖土机、翻斗车、打桩机、推土机等大型施工设备应有尽有,十分齐全。当时的北京地铁工程是使用机械施工程度较高的工程,在全国其他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上挖运土方、运送建筑材料,靠的是建设者们的人力作业,而在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军旗招展,数以万计的解放军顶风冒雨,星夜兼程,场景壮观,规模宏大。

  铁十二师的战士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限于教育水平,他们起初连“水泵”“打混凝土”“做防水”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毛泽东说过:“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参与地铁建设的战士和工人也是这样实践的。毛泽东还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仅1965年第三季度,地铁建设指挥部就开了15次专业技术会、7次现场会,并进行了8项技术试验。初来时一头雾水的人民子弟兵竟然在会上提出了100多条合理的建设建议。他们自己发明的单轨车运送架节省了6成的人力,另一项发明节省了1600多吨的水泥。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毅力与智慧,在技术上自力更生,从一窍不通做到了推陈出新。地铁建设队伍的锲而不舍与孜孜以求,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几代人不畏艰苦、钻研创新的缩影。

  从开工到建成,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形成中国机械化施工体系。第一次应用打桩深机井降水、打桩支护施工。第一次研究出组合钢模板施工技术。该技术于1980年后大面积应用到建筑工程。第一次形成商品混凝土生产雏形。第一次创出暗挖施工技术。例如为保护玉泉路上的两棵古树,采用暗挖施工等。第一次创出土层锚杆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表扬,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第一次创出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第一次发明液压模板车施工技术。

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经过4年零3个月的紧张施工,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没有地铁的历史,翻开了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新篇章。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工程设计取得成功,地基稳固、结构完好、线路稳定、设施配套,工程质量良好。1981年9月15日,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始对外运营,这标志着北京地铁也开始为百姓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地铁已经开通了20多条线路。新中国第一条地铁从战备到民用从实质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更加便捷快速准时的现代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