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舰载机:歼15
 




成果简介

  2012年11月23日,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和601所负责研制的中国第一代舰载机歼15在辽宁舰上实现首次着舰和舰上起飞。歼15舰载机是在三代机研制基础上,为满足在辽宁舰上使用而研制的中国第一代远程、重型、超声速、高机动性固定翼舰载多用途战斗机。该机可用于编队防空,夺取海上局部制空权,突击敌海上大中型水面舰船,攻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陆上浅纵深的重要目标以及实施战术侦察。主要作战使命是在航母编队的统一指挥引导下,遂行空中攻防作战,夺取局部海域的制空、制海权。歼15舰载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历史性跨越,对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历史背景

  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了满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需要,建设航空母舰成为大势所趋。2002年3月,原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在下水11年、停建8年、又在海上漂泊了2年后,终于抵达了它的重生之地——中国大连港。虽然在美国的干预下,此时“瓦良格”号的武器装备已被拆卸一空,但是中国的航母工程仍由此发轫。作为航空母舰工程的核心装备,被誉为海中“飞鲨”的歼15舰载机的研制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沈飞公司的肩上。这对于从未设计制作过舰载机的航空人来说,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创新历程

  在歼15舰载机设计研制之初,沈飞公司和601所就对标世界先进水平,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舰载机与航空母舰的完美合璧。

【提出“双协同研制”理念,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确保从零开始的舰载机研制能够赶上航空母舰建造的进度,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与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提出了“面向制造的设计”和“面向设计的制造”的双协同研制理念。在设计阶段,沈飞公司派出一百多名技术骨干到601所开展联合设计,以保障和提升设计的工艺水平;在制造阶段,601所派出一百多名设计员组成“跟产队”到沈飞公司的研制一线,协助解决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为了强化歼15舰载机研制工作的科学管理,沈飞公司首次采用工作包组织模式,成功组织了工艺准备、工艺研制、工艺攻关、锻铸件研制、零件研制、部装研制六大战役,使研制工作效率提高了40%。

【聚力攻克舰载机制造难点,掌握多项先进技术】
  歼15舰载机的研制关键是要攻克舰载机特有的机翼折叠系统和拦阻系统核心技术。现场总指挥罗阳亲自点将,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歼15攻坚团队。他们紧紧跟踪世界航空技术最新动态,大量使用新的研制手段进行技术突破。经过无数次努力,终于完成了折叠机翼和拦阻系统的研制。

  通过歼15舰载机的研制,沈飞已掌握飞机装配、整机试验、可靠性试验、飞行试验等先进技术并建成完整的航空产品生产线。通过技术创新,沈飞公司拥有了国内最大的钛合金加工制造中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钛合金加工生产线;拥有国内一流的复合材料加工中心,掌握了共固化技术、火焰喷涂铝技术等先进工艺;建立起数字化制造技术、体系和流程,实现了数字化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接轨,实现了从科研到批生产、从零件制造到飞机装配、从成品检测到整机调试全过程的现代化。

【创新生产管理方法与运营方式】
  在歼15舰载机研制过程中,项目团队及时有效地引入“打包式”管理方法,推动了协同解决相关问题的步伐。在保障舰上起降试验时,罗阳要求研制团队全过程参加起降试验,组织研制团队多次长时间到现场跟随飞机试训,详细了解飞机功能性能状况,针对试飞遇到的问题,研究改进外场保障工作的创新性方法和技术。此外,在运营创新方面,强化同行大协作和供应链管理,从哈飞、西飞、成飞、上飞、陕飞到贵航、洪都,各飞机主机厂家都参与了歼15舰载机的设计制造。

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歼15舰载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也是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自正式服役以来,歼15舰载机以辽宁舰为平台实现了诸多“第一”:第一次走向南海、第一次赴香港参加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的庆祝活动、第一次参加“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第一次参加航母编队实弹射击演习、第一次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第一次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阅兵活动等。歼15舰载机是辽宁舰上的核心装备之一,是我国海军走向深海的第一把出鞘利剑。